醉拳:中国武术与酒的奇妙融合

  1. 醉拳、醉棍、醉剑等独特武术形式的创始人是谁?它们是如何将中华武术与酒的元素相结合的?

自古以来,诗人和武人都对酒情有独钟。从古代的夏育、孟贲,到传说中的黄帝大将力牧,再到春秋时代的薛炽、养由基,都是嗜酒如命的勇士。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的大将樊哙的酒量之大,更是家喻户晓。武人对酒的热爱,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豪爽气概和尚武精神,也通过酒来寄托他们的情感。更为重要的是,酒成为了他们创造超凡武功的灵感源泉。例如,清代著名的傅家拳创始人傅青主就是在醉中创造了这一拳法。

傅青杰,又名傅山,字青主,别号侨黄。他出生于1607年,逝世于1684年,是山西阳人。傅青主不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、诗人、学者、画家和爱国志士,还是一位精通武功的高手。根据《石膏山志》记载,他在清顺治四年(公元1647年)春天,向天空寺的主持道成法师展示了打坐和五禽戏,并将这些技艺传授给了当地名士吴成光,随后又传授给了寺内的和尚。康熙二十一年(公元1682年),父子二人隐居期间,被何世基请到义塾讲授武学,留下了“傅拳”这一宝贵遗产。

傅青主的拳法动作名称与太极拳相似,但又独具一格。1985年,在武术挖掘整理过程中,蔡承烈献出了《傅拳谱》的手抄本。1988年,《傅山拳法》一书出版,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武术宝库。如今,傅山留下的拳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。

傅青主不仅在醉中创造拳法,还将武术与绘画相结合。据说他在酒酣之后,会独自一人在室内练习武术,然后再乘兴作画。他的画作因此具有一种山雨欲来的肃杀之气和灵动飞扬的韵味,而他的拳法则带有一种醉态。酒、画和武术在他的身上完美地融为一体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
在现代和古代武术中,“醉八仙”和“醉拳”、“醉剑”都是非常重要的武术套路。其中,“醉拳”是现代表演性武术的重要拳种之一,因其模仿醉者的形态而得名。醉拳的打法吸收了各种拳法的精华,以柔中带刚、声东击西、变化多端为特点。作为一种成熟的套路传承,醉拳在明清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。

醉拳的表演形式分为三种类型:一是注重形态的模仿,以滑稽可笑的醉态为主;二是注重技巧的发展,在“醉”中寻找攻击的机会;三是形态和技巧并重,既有醉态的逼真表现,又有凌厉的技法。无论哪种类型,都需要掌握形醉意不醉、步醉心不醉的要领。

醉拳的手法包括刁、拿、采、扣、劈、点、搂、插等,以刁、点、搂、扣为主;腿法包括蹬、弹、勾、挂、缠、踹、撩、踢等,以勾、挂、缠、踢为主;步法包括提、落、进、撒、碎击、碾、盖等,以踉跄步(即醉步)为主;眼法包括视、瞧、藐、瞟;身法包括挨、撞、挤、靠等。这些身法需要浑成有力。跌法分为佯跌、硬跌、化险跌三类;练法要求神传意发,心动形随,步碎身活,形神合一。要达到周身“无一处惧打,亦无一处不人”的境界,才能做到挨上就着力,出手就制敌。用法讲究眼捷手快,形醉意清,随机就势,避实就虚,闪摆进身,跌撞发招。

关于醉拳,有一首歌诀:“颠倾吞吐浮不倒,踉跄跌撞翻滚巧。滚进为高滚出妙,随势跌扑人难逃。”这首歌诀准确地概括了醉拳的特点。醉拳的关键在于一个“醉”字,但这种“醉”并非真正的醉酒状态,而是在攻防中展现出一种看似站不稳的醉态。然而在这种跌撞翻滚之中,却能随势进招,让人防不胜防。这正是醉拳的精妙之处。

正因为醉拳在形态动作中呈现出一副醉态,所以它很自然地融入了地趟拳的一些技巧。醉拳的主要动作包括扑虎、栽碑、扑地蹦、金绞剪、盘腿跌、乌龙绞柱、鹊子翻身、鲤鱼打挺、剪腿跌、拔浪子、折腰提、跌叉、窜毛、磕子、小翻、单提等。

醉拳的套路多种多样:“醉八仙”是以模拟吕洞宾、铁拐李、张果老、韩湘子、汉钟离、曹国舅、何仙姑和蓝采和等八仙道家神化的形姿和武艺为特色;“太白醉酒”的套路则是以模拟唐代诗人李白的形姿为主;“武松醉酒”、“燕青醉酒”、“鲁智深醉打山门”等套路则以《水浒传》中的英雄命名,更加彰显了醉拳的独特魅力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9kcs.com/8917.html

(0)
adminadmin
上一篇 2024年3月7日
下一篇 2024年3月7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